网站首页  |  微博 提交
快速导航

武学文化martial arts culture

太极习拳笔记(深度好文)

太极习拳笔记(深度好文)

作者拳照

文/子不语

周末,跟随赵为民老师习拳。

听老师深入浅出、轻松诙谐又明白畅晓的讲解,受益匪浅。从八段锦到站桩、云手,一路听一路练,体会最深的却是一个“趣”字,乐趣、趣味,太极独有的趣味。略有心得,试记之。

太极的核心在于“守中”。双臂一起,上领下沉、左右支撑,是横竖两条直线;前掤后撑,是前后的一条直线;自左上至右下、右上至左下两条斜线亦应扎实。10个端点相连犹如一个立体的大圆球,把人包裹其中,而人即是圆球的中心加重心,密密地护在里面,风吹不进、刀砍不入。这是一个人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你是唯一的主人。

赵为民教授指导大家站桩演化云手的训练


这与儒家视若珍宝的“中庸之道”一脉相通,守中的目地是平衡,中庸的关键亦在平衡。劲力平衡,就可立于不败之地;事物平衡,则政通人和万物生长。

我眼中的太极,第一层是外形,是表面可见的绵绵不断、轻灵自如,是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第二层是劲力,是中正安舒、虚领顶劲、含腰拔背;而真正统领太极“功力”的最深层,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是节节贯穿,是心意相合、内劲鼓荡……

那,太极的趣味在哪儿?

在对方的劲力如浪般一层层涌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我持节守中,自岿然不动;在力从脚起,腰脊如轴,合以呼吸随意旋转,而人随之俯仰竟不能抗。那一刻,犹如窥见宇宙奥秘的一角,喜不自禁。此为一。

高校老师传在孔子文化学院跟着赵为民老师学习太极拳

而这只是开始,太极之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招式就可能结合擒法、拿法、掷法、跌法等数种手法,变化莫测,套路之外还有桩功、推手、器械等,有心人可层层深入,入之愈深见之愈奇,如入宝山,必不会空手而还。也曾心有畏难,但想到岁月漫漫,尚有廿年时间与之周旋,容我采撷,不由窃喜。此为二。

在外界喧嚣时,一念既起,伴随松沉劲力与深长呼吸,能瞬间进入静谧沉静之境,如有神助,如见神明。吐纳中,起落,云手,简单绵长,慢慢的,五心微热,背有微汗,身心轻松,有大欢喜。此为三。

再进一步,太极融入生活,融入举手投足,融入柴米油盐诗酒花。一名同事兼拳友谈起,他乘公交时一般都不坐,不露声色地扎好马步,双膝微松,调整呼吸,与公交车的上下起伏相合,息与身合,身与车合,体会身心车合一,一路上妙趣横生,身心俱泰。此为四。

再进一步,太极重构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处世方式乃至价值观会被太极改变。有位太极前辈曾分享他对“不顶不丢”的理解。他言道,对生活中的难题、工作中领导的责难,亦应“不顶不丢”:一是不正面硬抗,激化矛盾,此为“不顶”;二是不破罐破摔,轻言放弃,此为“不丢”。沉静自守,化解对方之力为我所用,方为太极之道也。习拳数年,这句“不顶不丢”伴随我面对了工作生活中诸多的艰难时刻,抚慰焦躁的情绪,许我以信心和希望。人生逆旅,众生皆苦,太极是我送给自己的一点点甜。如因为太极,成为一个温和又担当的人,这种收获,可称人生至乐也。此为五。

赵为民老师(中)与子不语(右二)、马拉松九段蒋利女士(右一)

马拉松九段、朋友蒋利在谈到跑步的体会时,说了一句话,很平淡,却对我有深深触动。她说,“10年来我只是一天天的跑下去,克服困难也享受成功,日积月累,就成了我的前半生。” 我与太极的故事,在苦乐交织的时光里,也会慢慢的讲下去,日积月累,最终,成为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