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微博 提交
快速导航

赵氏擒拿Capture of Zhao style

【字体:      

赵大元:传承国粹八卦掌 开创赵氏擒拿术

发布时间:2019-01-17 浏览次数:4350 次 来源:中华儿女

转自:《中华儿女》

戴着金丝眼睛,斯斯文文,身材瘦削挺拔,言谈举止透着一股书卷气,若不说,谁能想到这是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赵氏擒拿术创始人、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副教授赵大元呢!

因自小体弱,跟着解放军跑操,公园庙会练拳脚。

赵大元出生于1944年,祖籍沈阳。

1949年,上海解放,赵大元的父亲就职于上海市军管会交际处,儿童时期的赵大元就生活在部队大院。赵大元是7个月出生的早产儿,打小身体虚弱。因此,很小开始,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军号一响,赵大元就在父亲的要求下立刻起床,跟着战士们一起出操、跑步。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不可能跟上官兵的步伐,难免成为了大部队的“小尾巴”。偶然间,父亲在战士跑操途中路过的虹口公园,发现一位习练迷踪拳的张先生,就把“小尾巴”托付给老先生照料。于是,赵大元的习武生涯正式拉开了帷幕。

每天跟着战士们一起跑步到虹口公园,寻到张先生后,开始从站桩练起再到打拳,赵大元的身体逐渐强健,年幼的他对武术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6年,赵大元小学毕业后,全家随父亲工作调动迁居北京。

赵大元(三排右一)全家福

五朝古都的北京,尚武之风浓厚,流传拳种丰富,名家高手众多。这对于年少的赵大元来说,是一个等待着他去探索的全新世界。

那会儿的北京每逢农历三、五有庙会,护国寺庙会、白塔寺庙会、西直门庙会是赵大元经常跑的几个庙会。“师傅,您这么厉害!我跟您学学吧?”“行啊,你跟着比划吧。”几句话的功夫,也不用磕头、交钱,赵大元就跟着拳师们学了谭腿、长拳、罗汉拳、太祖拳等多种拳法。形意拳师刘铁林先生系统传授他形意拳,使赵大元对内家拳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的次子杨振基先生应河北省委原书记李雪峰邀请,来京向老干部们传授太极拳。在父亲的带领下,赵大元也一同向杨先生学拳。老干部们经历过战争岁月,对技击的兴趣浓厚,要求杨先生讲解技击用法。于是,年龄最小的赵大元成为杨先生讲解技击招法的“配手”。

尽管当年他并不喜欢“软绵绵、慢悠悠”的太极拳,却在无意间盘好了架子,还掌握了历来不轻传的技击用法。后来,他又向太极拳名家吴图南先生学习太极拳,对太极拳的体悟更加深刻。

赵大元的童年可以说丰富多彩,上学前先跟着拳师们学习几招,放了学跑到芦苇塘里捉鸟,看见什么新奇玩意儿都要凑凑热闹,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个“野孩子。”

令赵大元印象深刻的是新街口豁口护城洞旁的一个小酒铺,里边的食客喝点小酒,吃点兔头,外边的表演者舞枪弄棒的,招揽客人。赵大元看着新奇,跟着学了一招“铜管吹鸟,”捏个小泥球,放在一米长的铜管里,一吹,就能把鸟打下来。

可能是天生来的好奇心,赵大元又陆续学习了绘画、书法、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那会也任性。爸,我想学这个,我想学那个。我没准儿哪门学精了,一条路走下去也能有点成就。”对于赵大元的爱好,父亲嘴上嫌弃他“啥都想学”,但是依然听取他的意愿。

不过正是由于赵大元不断尝试不同的领域,为他成为博采众长的武术家打下了基础。

全国兴起“武术热”,每天早上随师父练习,休息时和师兄弟们切磋武艺是最快乐的日子。

赵大元经常到紫竹院公园等地练拳,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叫孙鸿彦的武友建议他跟随李子鸣先生学习八卦掌。

赵大元听了这个高兴啊,早就听说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是内家三大名拳,自己已经学了形意拳、太极拳,再学习八卦掌,那将是对自己很大的提高。在孙鸿彦的带领下,赵大元到北京展览馆随李子鸣先生学习八卦掌。

李子鸣先生师承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得意弟子梁振蒲,李子鸣先生德艺双馨,理论、技艺系统而又精深。赵大元意识到这是一位难得的名师,他觉得李先生在教学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拳理讲得清楚;二是拳术套路练法讲得清楚;三是技击用法上讲得清楚。

他如鱼得水,从此跟随李先生系统学练八卦掌。

1974年,赵大元与师兄7人一起正式拜师。成为首批入室弟子。

“我们当年拜师可是偷偷摸摸的,那是1974年,磕头拜师这种事情属于‘四旧,被禁止很久了。我们几个跟师父学了好几年,决定正式拜师,师父也同意了,就在安国良师叔家里偷偷办个仪式,大门紧锁,不敢让外人知道,按照老规矩,行拜师仪式,算是正式入了八卦掌的门。”赵大元回忆当年往事,感慨不已,如今情形已经大为不同,拜师早已光明正大,他门下上百位弟子,遍及世界各地。

1979年5月,国家体委在广西南宁举办全国第一届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武术盛会。北京是首都,所以倍加重视。首先在各区县选出代表,然后在东长安街体育场进行全市最后选拔。经过角逐,赵大元被选入代表队。这次观摩交流大会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最隆重最大规模的盛会,经过表演比赛,赵大元获得了八卦掌银牌。1981年他又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

一次,赵大元陪李子鸣先生到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张文广教授家,谈话间,张文广教授提到日本少林拳法联盟提出一个言论:“中国已经把武术基本东西都丢失了,现在的武术中心在日本。”

这句话在李子鸣先生的心中产生了巨大波动,“要把八卦掌的祖宗立起来!”于是,李子鸣先生发起倡议,为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立碑,赵大元负责起草倡议书,然后带着倡议书到八卦掌老拳师家中拜访,征求意见。一家家,一户户,把北京八卦掌老拳师跑了个遍。

几经波折,董海川老先生的墓碑终于在万安公墓落成。在全国武术界,这是第一例,引起国内外的巨大关注。

董海川先师迁坟发起人中在北京的诸位老师,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北京地区的主要八卦掌传承人。在因迁坟共聚的机缘下,他们也成为了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建立伊始的主要基础。经大家共同磋商,在李子鸣先生引领下,赵大元和师兄邸国勇四处协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向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申报了建立八卦掌研究会的申请。

1982年,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八卦掌研究会正式成立,一年后,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会议。会议通过《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计划》。电影《少林寺》公演, 就此,“武术热”在全国掀起。

赵大元回忆,青年时代除了每天早上随师父练习,休息时和师兄弟们切磋武艺是最快乐的日子。"四师兄马凌在煤厂工作,煤厂里有块空场,我们几个人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到煤铺练拳,回家一身煤灰。"他没想到,武术最终成了他一辈子的职业、事业。

(赵大元在家中练习武术)

赵大元得门户秘宝《九重天》,摒弃门户之见,将《九重天》秘籍译解面世。

赵大元以擅长擒拿著称。除恩师李子鸣先生所授外,他能够传承擒拿秘法还有另一段机缘。他在紫竹院公园练功时,经常有一位身材不高、体型偏瘦的老者在旁观看,起初他也没在意。

直到有一天,他和三师兄孙鸿彦在拆解擒拿动作时,老者上前指出他们用得不对,随后给他们进行纠正。孙鸿彦在建筑工程学院工作,木工出身,身强力壮,尽管觉得老者所说在理,但看他身材瘦小,还有些不服气,于是要求体验。

谁知一试,老者轻描淡写间就让他处处受制,连续多次,仍是如此。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位隐居的高人,于是提出向他学习擒拿技法的要求。老者叫张晋,擒拿技艺从未传人,在公园观察赵大元、孙鸿彦练拳多日,知道他们得名师真传,肯下功夫,人品又好,因而欣然指点。

随后,赵大元引荐张晋老师和恩师李子鸣相识。张晋长李子鸣一岁,两人一见如故。李先生团结同仁,毫无门户之见,为丰富、提高弟子技艺,托付张晋传授赵大元、孙鸿彦擒拿技法,体现了老辈武术家的高风亮节。

擒拿法为传统武术之精髓,其理深奥,其术精深,技法千变万化。然而历代拳家往往私密其技,导致真功传世稀少。张晋先生不仅系统掌握擒拿理、法、术、功,还藏有秘籍《九重天》。

1983年,张文广先生见到《九重天》手抄谱时,对李子鸣先生和赵大元说:“此乃武林擒拿术唯一之孤本,如能无私公开,奉献国家,译著阐述,对中国传统武术之研究发展,是一大贡献。”当时张晋先生限于门规未能同意。张先生仅将此秘籍传给赵大元,实属不易。

张晋先生在老伴去世后,要到河南平顶山与女儿一起居住。临行前,张晋将《九重天》的一个谱诀交给赵大元,问他能否破译。

赵大元发现谱诀是用大篆写成,于是对照字典,逐字翻译。谁知翻译出来的内容还是读不成句,必须按照口传“心诀”进行破译。多亏他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意识到这是一种看似无序却有规律的文字排序法。

经过钻研“心诀”,他通过“中起回文两边顺”的方法将谱诀破译出来,拿给张老师看。张晋没想到他短短两天就能正确破译谱诀,非常惊喜,认为这本秘籍和赵大元有缘。

随后又相继给他几个谱诀,又被赵大元正确破译。于是张晋将秘籍心诀全盘口授给他。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跟随优秀的武术大师学习。多年后,赵大元将《九重天》编写成册,出版成书,以飨广大武术爱好者。

(赵大元著作《九重天》)

听从祖国召唤, 幸运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在报考学校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师资力量不足,号召学生报考师范。父亲对赵大元说:“国家需要,你就去师范吧!”起初,赵大元还有些不情愿,他想继续学习,考上大学。等到报考后,发现自己可以保送,赵大元心里的那点不情愿也就烟消云散了。

经过3年的学习后,从海淀师范学校毕业的赵大元被分配到八里庄小学,正式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由于师资力量短缺,赵大元什么都教,音乐、体育、数学再挂一个班主任,是一个真正的全科老师。

赵大元从八里庄小学教导主任,管理一个学校的教学到负责甘家口中心学区的教学工作。他的教学水平受到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们的认可。

改革开放后,国家需要补充一批懂科技的年轻警卫人才。国际政治学院(1983年改名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打算建立警卫系,几经辗转找到李子鸣先生,希望推荐一位人才作为警卫系的教师。李子鸣先生多番考量后,推荐了赵大元。

赵大元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一蹦三尺高。可惜事情并不是那么顺遂,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海淀教育局哪里肯放人,赵大元跟领导磨破了嘴皮子,说了半年,这才肯放赵大元走。

1982年,赵大元到国际政治学院报到,成为警卫系的一名教师。

创“赵氏擒拿术”,编审撰写多部训练教材

(赵大元(一排右二)与原北京人民警官大学的同事合影)

赵大元非常注重实战,他担任擒拿格斗教师,训练出的学生将要面对的有可能是暴力罪犯,甚至是恐怖分子,需要在生死搏斗中克敌制胜,因此,他对学生们的训练非常严苛。有时碰到不服气的学生,赵大元几个擒拿动作,就轻松制服他们,让学生们心服口服。

尽管赵大元的擒拿技术实战性非常强,但毕竟第一学历不高,上升空间受限,自我感觉理论也需要提升,于是,报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白天上课、备课,晚上再跑到北师大学习,每天基本连轴转。

“那时候很苦,但是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大幸运。”关于这段经历,赵大元是这么评价的。

传统武术讲阴阳结合。拿到古与今、中与西的范畴里,传统武术也需要与现代科学、东方文化和西方技术相结合。赵大元经过系统学习人体解剖、运动生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弥补了对于人体构造、生理等方面认知的不足,对于他后来的教学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助益。

有些擒拿技术,可能有许多老拳师说不出来道理,但赵大元可以从人体结构、骨结构、生物力学等方面来解释和分析。

传统武术看似和人体解剖八竿子打不着,但赵大元还真从反复研究中觅到了二者的关系。

有时碰到对擒拿技术的机理和人体要害穴位搞不清楚的时候,赵大元就让学校开证明,跑到北医三院的解剖室,连续十多天,一丝不苟地反复研究。强烈刺鼻的福尔马林、与尸体打交道的恐惧,对于非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道难关。可赵大元咬牙坚持,从一开始的只能待几分钟到后来待上几个小时也没问题,还能跟工作人员笑着聊几句。

“今天解剖哪部分?”

“今儿弄肘关节。”

工作人员拿个肘关节过来,赵大元扭转肘关节的神经,测量角度,怎样扭转可以挤压神经,破坏肘关节的生理运动结构。有时赵大元在解剖室待得时间太长,搞得一身福尔马林的味儿,爱人差点不让他进家门。

不过也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使赵大元研究中国传统擒拿技术的基底进一步夯实。

“如果当时我不去解剖,就不会有后面的实用擒拿学,根本没法研究那么透。”赵大元认为,中国传统武术一定要和现代科学知识衔接起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体结构的机理和运动研究得越来越深了,它是实验科学,而中国传统武术是经验学,通过实践总结得出结论。二者一定要结合,这样更利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赵大元是当之无愧的擒拿高手,他任教30多年,在八卦掌的基础上,结合民间秘籍,学习借鉴国外相关技术,创出"赵氏擒拿术"。编审和撰写了公安部、司法部、安全部、武警、部队的《警体基础训练》《司法警察执法基础技能教程》《警察体育概论》统编教材共十余册。赵大元在国外还出版了擒拿秘籍《九重天》和《实用擒拿术析解》英文版等。

(赵大元先生为学生讲解动作)

弟子遍布世界, 他们在公安、武警、部队和武术界发挥着积极作用

赵大元任教期间,从事传统武术和军、警实用擒拿格斗技术的教学,曾多次接待外国武术、军警来华团体和外国友人并担任教学工作。多次赴韩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美、英、法等二十余国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和教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遍及世界,他们在公安、武警、部队和武术界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人已担任武警、公安院校擒敌技术教官。徒弟赵文福、杨十明、霍东利、任寿彤、刘明亮、高玉冰、赵为民、王超、王天明等及再传弟子在国际武术精英大赛、国际武术邀请赛、全国强民杯散打邀请赛、全国公安院校散打比赛、北京市武术比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赵大元今年75岁了,但他始终没有放下对武术的挚爱,依然对武术饱含深情,他希望中国武术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

2013年,赵大元发起成立了北京赵氏擒拿研究会。短短几年间,全国诸多省市地区已成立分会,并计划培训一批师资力量,将赵氏擒拿传入校园。作为承上启下的武术名家,赵大元一直注重武术传承,很早就授徒传艺,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杨十明、霍东利等早期弟子早已驰名于京城武坛。

(赵大元先生为学生讲解动作)

他1982年收的第一批徒弟,要追溯在八里庄小学任教时。那会儿,全校师生都知道赵大元每天早上要练习武术,有一天,学校做饭的阿姨找到他,说自己儿子在学校总被人欺负,希望赵大元一定要教教他,强身健体。于是,八里庄小学有一个小小武术班,每天有七八个学生跟着赵大元一起学习六合拳、六合刀、六合枪。

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教授学生擒拿技术是赵大元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很喜爱这位讲课内容丰富、讲解细致的教授,课余时间,只要学生来找他,他都会放下手头工作,悉心传授。

退休后,赵大元不辞辛苦,没有停止传授武学的脚步,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甚至海外。2010年他再次开门收徒,传授技艺。2017年,他专程到新疆参加当地八卦掌研究会成立仪式,向铁路公安民警传授反恐制敌技术。2018年,他几次北上吉林、南下浙江,传武授技。古稀之年的他,不仅亲身做示范、说关键,而且常常与徒弟学生们谈论武学聊到深夜。徒弟们觉得他年事已高,经常邀请赵大元到自己家乡旅行、观光,都被他拒绝了。他说,要把精力放在传授更多的武术知识给热爱武术的人们。

(赵老师示范讲解)

他因材施教,弟子各有所长,有精于传统武术的,有精于警务安防的,有精于理论研究的,有精于教学推广的……如今,他依然坚持在天坛公园义务教学。针对习练太极拳不得法造成膝盖损伤的普遍问题,他还义务教授老年人杨式老六路太极拳,用丰富的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知识指导正确练习拳架,使老年人得以养生健体。

中华文化讲究平衡与和谐,而西方文化则注重冲突与释放。让人惊讶的是这两种看似对立冲突的文化基因,在赵大元的手里获得了神奇的融合,以至于东西方的武术爱好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我们总是在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赵大元做到了。

中国传统武术不是单纯的体育或竞技体育,它是文化层面的,集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现代文化如果缺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即使再雄伟也会因缺少脊梁而空乏无力;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赵大元与外国教练切磋)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就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武术能人,在他们当中,有除暴安良的能士,有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尚武精神,是不霸凌、不屈辱的自强精神。

每每提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触及那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我们始终为拥有如此久远的千年传承而感到分外自豪。赵大元总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武术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通过自己稳稳传递到下一代人手上?

赵大元立志传承中国武术,让更多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武术文化,他希望有一天,提到武术,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能够骄傲地扬起头,说一句:“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话赵大元:

记者:现在武术界存在一些乱象,有些人自称宗师,开山立派,还有些人到处约架。听说您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参与武术乱象的调查,可以讲讲吗?

赵大元:对,那会“武术热”刚兴起,“八卦掌另一支”、“真假王子”等事件的关注度比较高,中国武协派人调查。我当时是负责“八卦掌另一支”的调查,奔赴当事人祖籍地,在当地体委挖掘整理小组的陪同下全面走访调查。调查结果,在1985年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会议上作了详尽汇报。

我们要始终对武术怀有尊重和敬畏感。习近平总书记讲的 “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这是很重要的。对于武术,我们要一直满怀自信心,要正确对待武术,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抵制妄想和各种诱惑,绝不走邪路。社会有自愈功能,好的会留下,坏的人们会摒弃,我们是有着历史责任的习武者,我们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一定要做好承上启下,将武术传承下去。

记者:在学校任职期间没有收徒,退休后的怎么想起收徒的?

赵大元:上班的时候工作太忙了,觉得很愧疚,想多一些时间陪陪家人。退休后,我和老伴儿每天早上骑车到天坛公园锻炼身体,中午11点多回来。吃完饭休息一会,在电脑前写写东西,整理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和传承武术的体会、心得。

在公园锻炼的时候,我俩一练,人都围过来学,大家一起学,也挺好的。我这就是“自由市场”,愿意学就跟着学,不愿意学你就走你的。(笑)

1998年可给我整惨了,那会央视要拍个《中国十大拳师》,找到了我。节目播出后,好多人都来学。

后来,朋友就跟我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会这么多东西,闷着不行呀!”一想也对,我学来这么多老前辈的东西,国家给我出去交流的机会,掌握这么多东西,不往下传,那不等于我给贪污了吗?于是,我就开始公开收徒了。

记者:那您收徒有什么标准吗?

赵大元:收徒第一要看的是人品,首先要热爱祖国、崇武尚德。我们有一句话叫“好胜斗勇,好炫技者不传”,还要看说话办事,对待他人是否有尊重谦虚的态度,这都是入门的规矩。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我收徒第一件事就是教徒弟们守纪律、讲规矩,培养武德。如果一个人武技虽精而品行不端,武技就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其结果是害人害已。

武林中的师徒关系和现在的师生不同,那是一种接近家人的感情,同门师兄弟也都情同手足。正所谓:具此温情与敬意,乃有亲近与传承。我收徒目的只有两个字:传承。不单单是武术技艺、套路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赵大元小传

赵大元,生于1944年10月,汉族,辽宁沈阳人。八卦掌四代传人,国家武术八段。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公安大学警卫系副主任、副教授、擒敌技术教官、三级警监。北京市武协二、三、四、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副秘书长。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第一、二届秘书长,第三、四届监事会副主任。中国武协传统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全国部分武术馆校、大专院校武协名誉主席和顾问。

自幼习武,曾习练长拳、罗汉、迷踪、谭腿、太祖等多种拳种,曾从刘铁林习形意拳,从杨振基、吴图南习太极拳,后拜著名武术家李子鸣为师,研习传统武术八卦掌。1979年、1981年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银牌,多次在北京市和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曾任科教片《八卦掌》编导和武术指导、亚运会大刀团体操副总教练。常年担任各类国际、国内武术比赛和全国及公安系统的散打比赛的仲裁、总裁、副总裁、裁判长等职。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武术工作先进个人,1985年因教学成绩突出受公安部嘉奖,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

常年从事传统武术和军、警实用擒拿格斗技术的教学,曾多次接待各国武术、军警来华团体和外国友人并担任教学工作。多次赴韩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美、英、法等20余国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和教学。传授实用格斗擒拿技术、缉捕技术、中国传统武术和八卦掌,学生遍及世界各国。

曾在国际武术培训中心、西城区武术馆、各大专院校武术协会传授八卦掌、散打和实用擒拿格斗技术,有徒弟一百多人,学生几千人。他们在公安、武警、部队和武术界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人担任武警、公安院校擒敌技术教官,在国际武术精英大赛、国际武术邀请赛、全国强民杯散打邀请赛、全国公安院校散打比赛等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

出版专著《实用擒拿术析解》、《实用擒拿术图解》、《中国武术擒拿技巧》、《传统武术秘籍九重天译解》、《云龙技谱》、《女子防身自卫术》、《实用擒拿学》,部分著作在国外出版了英文版。